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

台灣的阿爾卑斯式攀登:溯溪


攀岩者的校門口
攀岩,不知不覺在生命中佔據了愈來愈高的百分比,既不是突然的出現,也不是悄悄的浮現。即便投入這麼久,也還不到個開拓視野的等級,但心中對攀登的執念,卻不容抹去。
十多年前因溯溪而接觸技術攀登,首次在溪谷中發現這綜合各領域技能的登山方式,仰賴不止耐寒的意志力,更需要全面向技能交叉展現。泅泳、攀爬、觀察、組織、救援、心理調適。自此開始把攀岩當作基本功的紥根,日復一日,逐漸能在臺灣河流切割的巨作中,找尋到那最純粹的樂趣---自由自在的攀爬。在那,水鹿沒見過如火星降落的溪行者,在那,只有瀑布拍擊岩壁的聲響,在那,只有對隊友及自己的掌握度。
遠眺針山南壁
針山東壁峽谷入口


阿爾卑斯式攀登,乍聽之下是個與我們環境格格不入的登山型態,以精簡的裝備、高效率的行進、借用氣候的空檔,將享受技術攀登的比例極大化。然而氣候與地理環境的差異,讓登山健行(hiking、trekking ) 的形式居多,攀山(mountaineer) 的比例較少。在幾回的長程溯溪隊伍後,終於明白自己徜徉其中的感受,似乎與阿爾卑斯式攀登的精神相似:以己之力,借用老天爺的憐憫,以效率及絕佳的團隊運作探索壯大美麗的鬼斧神工,感受大地造物的能量與氛圍。
恰堪溪畔,針山南壁的早晨
曾經在兩位溯溪友人的隊伍中,體驗到阿爾卑斯式攀登思維在溪谷內的展現極致,精湛而不失風雅。或許,這便是我們當地最容易接近的阿爾卑斯式攀登吧?

在本屆RR10 影展中的 A LINE CROSS THE SKY (天際線) ,攀岩咖 Alex Honnold 初入門阿爾卑斯攀登,以一個菜鳥的角度讓我們一窺此種攀登型態的本質,或許能讓我們對身邊熟悉的活動耳目一新,成為沖涼玩水外的另類趣味。


註:上面部短片中,這位以Free Solo 出名的攀岩者 Alex Honnold 引領我們看見最純粹的攀登形式,以及攀登過程令人滿足飢渴心靈的一抹淺淺微笑。每次重播來看,都能讓你感受到那股心滿意足傻笑的感染力。

沒有留言: